close
機會 只給隨時做好準備的人
工商時報/工商經營報╱經營知識/D3版 陳芳毓
 
40歲前當上總經理的成功人士,擁有哪些共同特質?了解自己所處產業所需要的能力、在每一次的機會全力以赴、懂得感謝團隊、擴大自己的格局,是他們看似平步青雲的背後,用平凡累積出的不平凡。
 
40歲之前,就坐上總經理的大位,這些成功人士,到底有著哪些共同的特質?
 
根據自己的特質
 
慎選產業與企業
 
美商宏智國際顧問公司(DDI)亞太區資深顧問林妍希認為,「給年輕人表演舞台」是一種正向循環的企業文化。公司肯讓年輕人出任總經理,年輕總經理也會較願意給年輕人發揮空間。重視年資、鼓勵鬥爭或升遷標準不明的企業,只會挫敗年輕人的鬥志,讓他們喪失對人的信任,對於希望能憑實力成功的人而言,絕非久留之地。
 
「公司就像個舞台,」藝珂人事顧問公司(Adecco)總經理陳玉芬認為,若把工作者比喻成表演者,則在制度健全的百老匯表演,受到的歷練和注目,自然比街頭藝人高。
 
儘管沒有精心安排的「生涯規畫」,卻不輕易離職,友訊台灣區總經理魏美玲和台灣無印良品總經理王文欣,甚至14年來從沒換過東家;即使換公司,也是有意識地在留同一個產業裡,累積不同產品線或不同職務別的經驗。
 
「這其實就是『生涯規畫』,」陳玉芬指出,生涯規畫最重要的步驟,就是在畢業後兩、三年內,根據自己的專長與喜好,確定應該留在哪個產業或企業,之後就埋頭苦幹,累積經驗,不再見異思遷。
 
「如果你了解自己,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產業或公司,才能減少挫折,在40歲前成功。」林妍希舉例,想在外商金融業出頭,你可能經常要在會議中發言,表現出積極領導的企圖心;想在本土製造業成功,你不必多話,但要具備強大的技術背景和使命必達的執行力;想做消費性產業,源源不絕的創意,則是必備的基本能力。
 
林妍希與陳玉芬都認為,只有在30歲前累積專業工作經驗,才有可能在30歲左右成為初階主管。否則,升遷的機會幾乎從此與你絕緣。
 
工作放第一,謙虛招貴人
 
多位總經理都把自己的「成功」,謙卑地歸諸於「運氣好」或「貴人多」,甚至充滿危機意識地認為,自己連「成功」都談不上,因為有太多目標尚待完成,而未來難以預料,仍舊是充滿變數。
 
同樣也是在40歲之前成為藝珂台灣區總經理的陳玉芬,對於以上的回答,並不感到意外。在與客戶接觸過程中,她從未聽到哪位年輕總經理敢誇誇其言,說自己當上總經理,是因為「幫公司賺了多少錢」。
 
「成功的主管,一定懂得感激團隊,」陳玉芬認為,這些總經理歷經各種組織鬥爭和環境變化,最後才登上大位,所以更了解流靜水深的道理,也知道「運氣」與「機會」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。
 
陳玉芬第一次升主管時,是被派到高雄成立分公司。「這就是一個機會,」她指出,現在經理人擁有的機會,不再限於本地,而被外派到中國、越南,甚至東歐。有人會因為家庭因素而選擇放棄,有人卻極力爭取,將此視為獨當一面的契機。看在老闆眼裡,當然會選擇提拔後者,主動成為他們的「貴人」;因為企業在開疆闢土時,需要的是把公事放在第一位的經理人。
 
不企求名位,只求把事做好
 

而「做得超出老闆的期待」和「設定目標就不輕易放棄」也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特質,對於「把事做好」,更有著不可妥協的堅持。這種使命必達的態度,不但讓他們績效傑出,更不會犯下大錯。「成功的人,都把工作捧在手心上,」陳玉芬形容,自己每往上晉升一階,心裡想的都是:「我這麼幸運坐在這位置上,當然要把事情做得更好」。
 
林妍希則認為,抗壓性高的人,才能承擔高階主管的壓力。這些總經理就算遭遇挫折,也不會容許自己沉溺在沮喪中,而會積極解決問題。
 
陳玉芬指出,對於跳槽頻繁的高階主管,企業會認為他「缺乏解決問題能力」,所以才會在遇到困難時,選擇一走了之。
 
未來總經理該具備的能力到底有哪些?
 

目前25到30歲的工作者,若希望在未來10年,坐上總經理的寶座,除了以上的能力,還需要強化哪些部分?
 
台灣的定位與科技的進步,在未來10年將充滿變動,「描繪遠景能力」的重要性,將更被凸顯。「當科技愈來愈發達,你會用什麼方式工作?你要如何帶領及維繫成員分散於全球各地的虛擬團隊?當台灣愈來愈國際化,你能不能變成世界人?讓員工覺得,跟著你是有趣、有未來的,才能吸引到人才,」林妍希說。
 
陳玉芬則認為,對目前40歲的總經理而言,出國留學或念研究所,還不是那麼普遍,學歷和外語能力的優勢也不太明顯。但在未來,隨著台灣教育水準提高,職場愈來愈國際化,高學歷與外語能力,勢必成為當上高階主管的必備條件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axx520a 的頭像
    aaxx520a

    台股掘金

    aaxx520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